• 回到顶部
  • 0108571539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文化公益|上地东里社区公益读书会第三期:《论语》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24年第三期

 
 
 

《论语》对

现代教育的启示

 
 

  前言 

     有幸再次邀请到曲经纬老师为我们分享国学经典《论语》所带来的教育启示。

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西安外事学院核心素养教育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中国古典美学与佛教学,著有《庄禅摆渡:<庄子注>与玄学美学》《如来藏与禅宗美学》

 
 
 
 
 
 
 
 

 

 

 

15

三月

星期五

 
 
 

 

1

 

关于《论语》

一本怎样的书?

     从知识层面简单认识《论语》时,它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整理成册的语录文集。

     全书共20篇,500余章。但只有通过语言的精微把握,才能使我们的认知更加深刻。曲老师强调,研究学问往往贵精不贵多,“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只有从源头把握语言和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才能够从中体悟学习的方法,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论”与“语”的含义

 

       “论”字本源的含义是按照次序聚集且编撰成册;“语”字的含义“论也”。两者合在一起的解释就是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教导按照井然有序的逻辑顺序,聚集成册,汇编而成的一本书。

 

 

 

 

 

 

 

 

 

 
 
 

 

3

 

口述经典

 

 

     《论语》中的作品多为语录,但其辞约义富,语句和篇章形象生动,浅显易懂,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宋代以后,《论语》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佛经》是由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

   《圣经》(新约全书)的主要内容也是由耶稣的门徒记录下来的耶稣言行的“福音书”。

 

 

 

对话的意义

 

        曲老师解读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即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对话、交流、问答的过程,不断引导学生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和知识。这个过程就是追逐真理,追求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人们划定自己的认知边界,建立思维的方法,舒展自我。

       当今,人工智能已经能大大满足人们对公文性文章的写作需求,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和创造性,应该被更多的人群所认识到。口语表达在实践中的不可替代性,创新性,是未来ChatGPT等语言处理技术所无法替代的。

 

 

 
 
 

 

5

 

《论语》的地位

      《论语》涉及多方面内容,当中包括儒家治国理念、人伦关系、个人道德规范、先秦时期的社会面貌,乃至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历等。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它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一手资料。元代延佑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的金科玉律。

 

 

6

 

解读《论语》

以“学而”为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一语出于此,“学”和“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习是一种实践过程,而学是一种理论上的知识。

        “习”字的含义:

 

“习”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鸟在日光下练习飞行。习的基本义是练习、学习。又表示反复学习而熟悉。

        “学”字的含义:

       《白虎通》云:“学者,觉也,觉悟所未知也。”

        觉的三重境界是:

       1、自觉: 直译为“自我觉悟”,指的是修学者通过学习和实践,实现个人的觉悟或启迪。

       2、觉他: “觉悟他人”或“帮助他人觉悟”。这不仅仅是关于个人的学习实践,还涉及到帮助和指导他人也达到觉悟的状态。

       3、觉行圆满: 这是指将觉悟的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日常生活中完美地实践这些原则。        它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即真正的觉悟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理解,还包括将这些理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曲老师在此强调了“学”与“习”的辩证关系以及两者的一致性。只“习”不学,生命的体验犹如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系统性理论的支撑,经验性的体会就会在人生的摇摆中产生盲目性。

      而只“学”不习,空有理论而不去实践,不把知识落地,那么知识也就仅仅成为头脑中的理论,而无法促成现实世界的改进和升华。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理想照进现实的过程,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不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满足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里“远方”如何理解?其实它可以不理解为物理方位的远,而是学术边界的不同。当交流的知识越不一样,学术的边界差距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就越能从对方身上吸收更多的学术养分,大家互相学习中,生命的边界就被拓展的更加开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从如何学习的角度解读,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如果没有人来跟我交流、讨论的时候,我仍然能从学习中有所收获,感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如果他人不能理解我的想法和观念,我也不会因此恼怒、生气,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君子特质啊。

 

曲老师提醒我们,父母、家长和老师,要多修炼自己的“自我觉悟”,培养孩子成材不应该我们养育孩子的直接目的,有时越想让孩子改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越是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疏远和孩子的各种问题。

 

       当我们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这个过程同时也能带动和帮助孩子,整个家庭也会更加温暖、和睦。

 

 

7

 

教育的本质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教育的目的更接近从提高生命质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两个维度上,引导个体向上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然而,“在工业化时代,教育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将人力资源训练成人力资本的过程。”(温铁军语)

 

 

8

 

总结

     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终身的过程。一切社会和家庭问题的根源都是教育的问题。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部分张扬或者抑制人的自然天性,作为教育者需要相信人性自身的可建设性。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个体和人类的健康与幸福。

 

 
 

 

 

 

书友反馈

书友1:老师讲,把孩子当朋友,“人不知而不愠”,当他们不能理解我们所讲的道理,不理解我们对他们的期待的时候,我们也要用温和、友善、坚定的态度,如春风化雨一样,好好引导孩子,对我启发很大。

 

书友2:曲老师对“学习”的认识很深刻,通过《论语》也跟我们探讨了会学习是要形成一种可迁移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学到的东西能不断地在实际生活运用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要追求知行合一,觉行圆满。

 

书友3:老师的分享提醒我,要与自己不一样的人多交朋友,多探讨问题,交流的目的不是应证自己的对,而是在接纳别人观点合理性的同时也扩展了自己的认知。

 

书友4:按兴趣来学习,一定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如果在当下成为了一件不快乐的事,那么将来孩子也不一定能培养出快乐学习的心态。所以这次讲座也提醒我,关注孩子学习本身,而不要过于在意名次和成绩。

 

书友5: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一切文本形式的输出必然大打折扣,相对而言,口语的表达能力将会更加重要。思辨能力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当然不矛盾),未来也许哲学会热起来。

 

书友6:经典著作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人生养分,有时候我们觉得经典离我们很远,不容易消化、吸收。其实我们真的能读一读孔子、老子、庄子等先贤哲人的书,会发现我们对待很多事情的看法会有很大的改变。以后还是应该多花时间,读一读古代经典著作,也希望像曲老师这样的学者,有机会多来讲一讲,为我们解读经典。

 

书友7:修孩子,就是修自己,不断地进行自修。

 

书友8:曲老师把哲学,教育学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比较落地,接地气。一定要在实践中健康快乐成长,如果感受不到当下的快乐,那将来也是感受不到快乐的。

 

书友9:今天感受特别深,教育孩子,我最应该反思。每次教育孩子时,我都带着情绪,其实那不是教育,只是发泄情绪。发泄完后,我又特别后悔,真是控制不住呀,但从来不知道原因。其实哪怕我做错了,应该去跟孩子修复关系,去道歉。

 

书友10:今天对“论”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层,跟我原来理解的只是弟子和老师之间的讨论不一样。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要继续修炼。还有幸福不在彼岸,而是在当下。

 

书友11:今天感受特别深,教育孩子,我最应该反思。每次教育孩子时,我都带着情绪,其实那不是教育,只是发泄情绪。发泄完后,我又特别后悔,真是控制不住呀,但从来不知道原因。其实哪怕我做错了,应该去跟孩子修复关系,去道歉。

 

书友12:国学经典,以前我也打过卡,我觉得论语值得反复学。我们来读书会,来讨论,是为了我们自己成长,做孩子们的榜样。

 

书友13:孩子应该从学习中找到快乐,要正反馈。我们不要泯灭孩子的天性,我们也不用过度夸大父母的作用,我们是对孩子有影响,但也要相信孩子的本性,要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

 

书友14:Ai步入我们的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还有就是对话,对话就是让人慢慢去探讨,把我们自己的思想提高。这在我们家很少见,因为我经常用我的权威去打压他们,控制他们。

 ......

 

 

鸣谢志愿者

策划:曾老师

嘉宾讲师:曲经纬老师

主持人:谷贺

撰稿:XIXI

摄影组:贝妮、曾老师、Apple等

会务组:谷贺、Amanda、米山、舒言等

 

 

 

创建时间:2024-04-28 15:47
浏览量:0
首页    文化公益    文化公益|上地东里社区公益读书会第三期:《论语》对现代教育的启示